速览!中国及部分省份海洋经济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智慧海洋建设

2025-04-16



导语






智慧海洋作为一种全新的海洋发展理念,旨在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全球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和海洋资源深入开发,智慧海洋牧场持续保持增长态势,特别是在海洋资源探测与监测、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灾害预警与防治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政策层面对海洋经济的重视和支持为智慧海洋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动智慧海洋行业的发展和应用。数智化方案的应用不仅符合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也有助于提升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生态保护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国家层面


2025年3月


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并明确“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推动深海技术产业化与海洋经济圈协同发展‌。

2025年2月


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聚焦海洋能规模化利用,培育打造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促进海洋能新技术、新模式发展,推动海洋能与各类海上生产活动融合发展,积极构建安全可靠的海上新型能源体系。

2023年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要加强海洋领域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海洋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构建数字海洋生态体系,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2021年12月


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将智慧海洋列为重点发展方向,提出构建海洋大数据共享平台,部署智能监测装备,推动海洋装备智能化升级,目标到2025年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达10%‌。



地方层面

      01   广东省     


2025年2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以“建设海洋强省”为目标,重点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出完善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等创新性制度设计,特别强调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协同发展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通过立法形式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助力广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02   山东省     


2024年12月,山东省科技厅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山东省海洋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整合全球海洋创新要素,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山东海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全国样板,力争率先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山东贡献。到2027年,海洋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助推我国海洋领域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青岛市


2024年11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5—2027年)》,聚焦海洋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出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领军企业,打造海洋物联网领域联合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提升原始创新、源头创新能力。方案强调加快微纳传感等多源传感技术研发,支持水下通信与导航、多功能跨域网关等通信核心技术研究,重点突破海洋数字孪生等前沿交叉技术。


2023年5月,青岛市发布了《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23—2025年)》,其中提出全球数字海洋引领行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洋业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海洋业务发展能力。规划强调深化“经略海洋一张图”建设,构建海洋信息综合感知网,建设集空、天、陆、海一体的海洋立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多维立体全面综合感知。


      03   海南省     


2024年12月,海南省海洋厅发布了《海南省海洋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2024—2030年)》。该方案强调聚焦需求、顶层设计、自主研发等原则,围绕“物联海洋-孪生海洋-智能海洋-深海智造”的战略目标,构建完善的海洋信息化业务体系和技术体系。提出加强海洋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完善海洋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海洋信息应用服务能力、推动海洋信息科技创新等主要任务。

      04   河北省     


2022年3月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和河北省发改委联合印发 《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200亿元。并明确了七项重点任务:构建优势特色全面彰显的海洋经济布局;打造竞争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建富有活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维护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塑造开放共赢的海洋经济合作局面;建立支撑有力的海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协同高效的海洋经济政策体系。规划确定了海洋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海洋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海洋生态环境稳定改善、海洋经济保障服务能力持续加强5个目标,并实现8个预期性、2个约束性共10项指标。

      05   浙江省     


2021年6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全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区”,以数字海洋、绿色航运、港航服务为重点方向,通过建设舟山海洋大数据中心、发展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船舶产业、实施“蓝色海湾”生态修复等举措,推动海洋经济占全省GDP比重超14%,打造数字化引领、创新驱动、生态优先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

      06   江苏省     


2023年8月,江苏省政府印发《江苏省海洋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数字赋能海洋产业升级”为主线,重点实施海洋产业数字化、海洋数据价值化、数字技术产业化三大工程,计划通过建设南通海洋大数据中心、打造连云港智慧港口集群、培育海洋智能装备制造基地等举措,推动海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5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方案突出长三角一体化协同,重点发展海洋工程数字化设计、航运大数据服务等特色领域,构建“数字技术+海洋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


      07   福建省     


2023年11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福建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以“建设海洋强省”为目标,聚焦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重点推进数字海洋、绿色航运、现代渔业三大领域,通过建立海洋产业创新联盟、完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打造“海上福建”数字化平台等举措,强化闽台海洋经济合作,构建陆海统筹、创新驱动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08   上海市     


近日,上海海洋局宣布计划出台《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上海市海洋观测网规划(2025—2035年)》,印发《关于推动上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实施意见》,旨在通过科学制定和落实海洋经济发展重点目标任务,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


2024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全面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加强海洋生态资源调查监测,完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到2030年,初步构建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的海洋生态保护治理格局。


      09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24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发布《广西海洋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打造“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海洋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推动建设广西智慧海洋监管服务平台,面向广西及东盟海洋大数据应用需求,打造一批标志性海洋大数据产品。


2025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表示拟出台海洋科技创新中长期总体规划、实施海洋经济强产业行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

      10   辽宁省     


2022年1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实施海洋环境综合治理 ,提升海洋风险防范能力。到2025年,力争全省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突破450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4%以上。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有效推进,高端装备制造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省级以上涉海科技创新平台,海洋科技研发经费投入逐步提升,科技创新驱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增强。

      11   天津市     


2024年10月,天津海洋中心印发《天津海洋中心事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规划》突出辖区特色,聚焦渤海湾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紧扣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方向,全面提升海洋智能化观监测能力、海洋预警报和防灾减灾能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和海洋调查能力、海洋数据管理和综合开发应用等全业务支撑保障和科技创新能力。


2021年6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和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为目标,重点发展港口经济、海洋高端装备、海水淡化三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突破海洋领域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优化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模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与资金链的协同创新,持续推动海洋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